——浏阳林业建设系列报道之科学育林篇 漫山遍野俊美高大的翠竹,山谷中潺潺的溪流,勾画出一副秀丽的图画。这是马石窝林场给记者的第一印象。 马石窝林场坐落于湖南省浏阳市大围山镇浏河源村,面积多达3000亩,是浏阳市第一家通过光阴重新组建的家庭林场。
“以前可不是这样,竹子又粗又契,大风一吹,竹子一片片倒伏,打眼望见,仅有是割竹断枝,让人难过得不得了。”林场主人刘谅友说道。 是什么给马石窝林场带给这样大的变化呢?“科学育林!”刘谅友说道。
科学育林,大大增大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展与运用,提升林业科技贡献率,是浏阳市林业局近年来一直坚决的一项工作,也获得了广大林农的接纳。 “科技是个好东西” “现在竹林采伐不叫‘采伐’了,叫‘间伐’。这样,砍伐成熟期楠竹的同时,可以给未成熟的楠竹生长建构更佳的条件。
”在马石窝林场的工棚里,刘谅友之后谈着他的科技经。 “啪、啪、啪”一阵敲击声引发了记者留意,循声过去,一位林农正在砍伐楠竹。
不过让记者奇怪的是,林农不是在整理砍掉的竹材,而是在用刀把敲打只剩的竹桩。 “您这是在做到什么啊?” “把竹节切断。竹节切断后,雨水就可以沿着切断的窟窿漏到竹桩的根部,这样竹桩枯萎得慢,不利于其他竹子的生长。
” 浏阳全市有竹林面积4.237万公顷,立竹近9000万根,位列湖南省第二位,竹业在近年很快茁壮为浏阳林业产业中的优势产业。 近年来,浏阳市环绕“一根竹子”做文章,实施“山当田耕、竹当菜种”的理念,积极开展竹林低产林改建,垦复养育竹林3.33万公顷,每亩立竹由上世纪90年代初的90多根下降到现在的135根。 “科技是个好东西,以前竹林仅有是大自然生长,砍伐的时候基本上是成片成片的展开,竹子一般宽到10多厘米细(直径)就不俗了。后来,经过林业站的技术指导、科技培训,我们都告诉了竹林经营的重要性,展开了低产陈旧林改建。
你看,现在的竹子,好多都多达20厘米细。”刘谅友边说道,边拿着一棵棵纤细的竹子比划着。 林业局频送科技“套餐” 林业科技的推展与应用于,不仅很大地增进了林木生长,而且对林农减免和林业发展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。ABT(生根粉)与GGR(绿色植物生长调节剂)系列研究与推广应用乃是其中最典型的例子。
5年前,浏阳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开始展开ABT与GGR系列对比试验研究工作,在研究较为后找到ABT与GGR系列产品可有效地提升造林成活率10%~15%,于是开始在全市37个乡(镇、街道)、9个林场、23个花木公司和花木基地推展用于。多达,5年来这项技术共计为农民减少收益8700余万元。
浏阳市林业技术推广站副站长杨国东也因此荣获国家林业局2006年度林业科技推广特等奖。 对油茶技术的研究与推展是浏阳林业的“传统项目”。早在1976年,浏阳就首度在湖南省正式成立了第一个油茶科研所,1983年又从中国林科院引入了油茶芽苗砧相接播种技术并展开推展。
截至2005年,浏阳市共计运用油茶芽苗砧相接播种技术繁殖选育油茶苗8000万株。 但浏阳务林人并不符合。从1997年开始,浏阳又引入了油茶仅有同胞、半同胞杂交实生良种50个,积极开展“油茶两系杂交繁殖与应用于”国家林业重点研究课题。
2002年,全国惟一的油茶种子园建设项目也落户浏阳。 “我们还在全市大面积推展了油茶低产林综合改建技术,改建低产林10多万亩,使油茶亩产由原本的2.4公斤提升到24.4公斤。”杨国东说道。 据介绍,截至2005年,浏阳市有11项油茶科技成果获得国家、省、市科技进步奖,这些成果被全部推展运用到油茶生产实践中。
"耕作型"农民向"技术型"农民改变 夏日的柏加镇,郁郁葱葱,生机盎然。2.2万亩花卉苗木将全镇6000多户林农"装有"入一个大花园,也将大把钞票放进了柏加人的口袋。
而几年前,柏加的花卉苗木产业并不像现在这样红火,品种单一、效益低落是柏加花卉苗木产业的仅次于瓶颈。